当水泥路铺满整个大清各地的主干道时,时间已经来到了康熙四十二年,而这也是钰莹穿来的第二十个年头。
算起来,钰莹在清朝生活的时间已经快要赶上她在现代生活的时间了。
这十年里,发生了太多事。
宫里如今空了大半。
那些有子的嫔妃都随着自己的儿子长大后出宫建府去居住了。
太子的地位仍旧稳固。
胤禔也在一次又一次替惠妃求情里,彻底歇了同太子争斗的心思,他大概明白过来了,有惠妃给自己拖后腿,他无论如何也争不过太子。
且看着康熙十年如一日的对太子的态度,他也算是醒悟了过来。
但好在他醒悟地为时不晚。
钰莹的身体果然如当初太医说的那般,不易怀孕,康熙也始终也没有再得个一儿半女。
这些年里,康熙陆续将前头八个儿子封为了郡王,而剩下的儿子,也都一并封了贝勒。
没有再进一步封为亲王,是康熙留给新皇登基后封赏兄弟的。
而康熙的女儿们,除了最开始的大公主和主动要嫁去蒙古的四公主,其余的公主们都嫁在了京城,倒是免受了颠沛流离之苦。
按照原本的轨迹,这一年里,应该是索额图被饿死在狱中,而康熙和太子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的一年。
可因为钰莹的干涉,索额图如今赋闲在家,但到底保全了性命,赫舍里氏也踊跃了更多的年轻人在朝堂之上,他们成为太子的助力,而非妄图干涉太子的决定。
而这一年的康熙,已经五十岁。
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衰老而变得疑心病更重,而是自然地接受了自己的精力不如从前,转而将更多的事情都推给了太子去做。
衰老带给康熙唯一的烦恼大概就是钰莹容貌依旧,而他和钰莹的差距却越来越来明显,甚至看起来像是两代人。
导致康熙如今比钰莹还在意外貌,每日上朝前都要照照镜子,看看自己有没有多生一道皱纹,一根白发。
他甚至还抢着钰莹的那些护肤品,每日在脸上涂了又涂。
因为钰莹的警戒,整个大清如今蒸蒸日上。
大清如今有传教士的存在,但康熙始终对那些传教士抱有戒心,没有随意听信传教士的谗言,将那些有能力的人贬职。
而在收服准噶尔部以后,大清与沙俄之间也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。
一切安好,康熙也早就解除了愚民政策,百姓们只要想就能去学。
而接下来,康熙剑指海上。
他下旨召集了全国的工匠去研究如何造出更大更稳的船,也因此工匠的地位得到提升。
而果然,在这片神州大陆上从来不缺人才,甚至是天才,越来越多的想法诞生甚至被落实。
一切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。
可宫中已经很久没有人敢露出笑来了,而原因是元瑾皇贵妃已经病了快一个月了。
钰莹是在和康熙巡幸完蒙古回来以后突然病倒的。
太医院的太医都诊断了个遍,都没人能说出个病因来。
康熙站在乾清宫里,喘着粗气,被气的不轻。
殿中跪满了太医院的太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