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靖四十年十一月,杭州巡抚衙门。
严楼的狼毫悬在《开海条陈》上方,墨迹在宣纸上洇出暗痕。
窗外北风卷着落叶掠过檐角,案头烛火忽明忽暗,仿佛预示着这份奏章即将掀起的轩然大波。
“大人,塘报送来。
“王七将密函置于案头,火漆印上“兵部急递“四字刺目。
严楼撕开信封,“双屿港炮台被毁,汪直船队溃败“的捷报尚未入眼,附页“清流弹劾严楼通倭“的消息已如惊雷劈下。
“好个釜底抽薪。
“严楼将奏章置于烛火,“以商制倭“四字在火焰中卷曲。
他早知此举会触动朝贡贸易的奶酪,却未料弹劾来得这般迅猛——御史们的弹章如雪片,“坏祖制““通海寇“的罪名铺天盖地。
此刻的京城,翰林院编修陆子渊正振臂疾呼:“太祖立海禁如铁壁,严楼此举是拆祖宗基业!
“他的声音在文华殿回荡,廊下百官交头接耳,户部尚书徐阶抚须不语,严嵩的指节叩着御案,发出沉闷的声响。
浙江巡抚衙门,严楼将密报揉成纸团。
冯汝弼的牙行账本里,“冯“字暗记与泉州卫往来记录,像一根毒刺扎在心头。
他冷笑:“清流骂我坏祖制,却不知真正蛀空祖制的,正是他们包庇的官商勾结。
“
戚继光的加急军报传来:“汪直残部退守琉球,烈港粮草已焚。
“严楼望着舆图上的双屿港废墟,突然想起胡宗宪的密信:“若此战得胜,速回京师面圣。
“但他清楚,此刻回京无异于羊入虎口。
杭州码头,三艘福船正装载绸缎。
严楼身着便服混在商贾中,听着闽商们议论:“严大人若能开海,咱们也不必躲躲藏藏。
“忽然,人群中传来冷笑:“开海?那是要断某些人的财路。
“
巡抚衙门后堂,严楼铺开《沿海布防图》。
倭寇巢穴虽毁,冯汝弼的密信却指向更深的阴谋——泉州卫郑全义私放汪直余党,而京城清流的弹劾奏章,竟与福建官场的密函出自同一笔迹。
“王七,“严楼将火漆印按在密信上,“去查冯知府的往来书信,尤其盯紧那些盖着‘三沙帮’印记的。
“他的指尖划过舆图上的泉州港,那里是倭寇与海商的命脉。
京城,严嵩将弹劾奏章摔在案上:“严楼破了双屿港,你们倒来咬他!
“徐阶拾起奏章,“严楼此举虽利国,却坏了朝贡规矩。
“严嵩眯起眼:“规矩?汪直的银子都进了谁的腰包,你我心知肚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