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疆小说网

苗疆小说网>大明:入仕从师爷开始 > 第36章 铜匦密奏(第1页)

第36章 铜匦密奏(第1页)

鬼市那夜的血雾仿佛还凝结在眼前,严楼盯着案头碎成齑粉的《九边兵防图》残片,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。

窗外秋雨连绵,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棂,却盖不住他胸腔里擂鼓般的心跳。

这些天他带着手下暗中追查,可每到线索即将明朗时,便会遭遇离奇变故:关键证人暴毙、账本不翼而飞、就连暗访的衙役都被人打断腿扔在护城河。

对方布下的天罗地网,像是早就预料到他的每一步行动。

卯时三刻,油灯将尽,火苗在灯芯上奄奄一息。

严楼揉着布满血丝的双眼,随手翻开案头典籍。

当“武则天设铜匦,以受四方之书”

的记载跃入眼帘时,他突然拍案而起,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飞溅。

烛火猛地晃动,在墙上投下他剧烈起伏的影子。

如今通倭案陷入死局,常规手段已无济于事,何不剑走偏锋?

他立即叫来心腹幕僚林墨,声音沙哑却透着狠劲:“三日内,我要见到四个铜匦。

找京城手艺最好的铜匠,样式我亲自画。”

三日后,都察院衙门前,四个刻着云雷纹的铜匦在秋阳下泛着冷光。

严楼握着狼毫,在宣纸上重重落下最后一笔,告示上的字迹力透纸背:“凡知通倭情事、贪腐线索者,可匿名投书,若经核实,赏银百两;诬告者,反坐其罪。”

他特意用朱砂在告示下方画了个火焰标记——那是他在浙江抗倭时,百姓为感谢他救命之恩,送给他的“镇倭印”

,此刻在阳光下红得刺目。

然而头两日,铜匦前冷冷清清。

严楼守在值房里,听着更夫一声声敲过,指甲几乎掐进掌心。

他知道,百姓和官员们都在观望,毕竟匿名举报在大明律例里并无先例,谁也不敢轻易触碰这未知的红线。

直到第三日清晨,他推开窗,终于看到铜匦前聚集了不少人:有衣衫褴褛的小贩探头张望,眼神里满是警惕;也有身着长衫的书生低声议论,不时偷瞄四周。

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妪攥着油纸包,手颤抖得如同风中枯叶,犹豫再三,终于将纸包塞进“机密情报”

的投信口。

七日期限一到,严楼打开铜匦的瞬间,三十余份密信如雪花般倾泻在案头。

他逐封细读,冷汗浸透了官服。

城东绸缎庄老板每月向倭商输送丝绸千匹,换来的竟是倭寇的火绳枪;漕运衙门小吏勾结海盗,用十艘粮船的军粮换了五百杆火铳;甚至有边关将领,为了谋取暴利,将战马卖给倭寇,间接助长了敌军的战力。

每一行字都像烧红的烙铁,烫得他眼眶发红,胸中怒火翻涌。

“大人,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宏求见。”

林墨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安。

严楼将密信锁进檀木匣,深吸一口气,整了整官服:“请他进来。”

陈宏一脚踏入房门,蟒袍下摆扫过青砖发出刺耳的“刺啦”

声。

他甩了甩衣袖,露出袖口的獬豸补子,眼中满是不屑:“严佥都好手段!

私设铜匦,蛊惑百姓,这是要乱了祖宗法度!”

说着,他从袖中抽出弹劾奏章,“御史台联名上奏,陛下命你即刻停办此事。”

严楼双手抱臂,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奏章上密密麻麻的签名。

他猛地打开檀木匣,三十份密信在案头摊开:“陈大人可知,这些密信里藏着多少通倭线索?城东王家绸缎庄,每月向倭商输送丝绸千匹;漕运衙门张主事,用十艘粮船换了五百杆火绳枪……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